Background
上次更新关于舰院的内容过去很久了,最近这几天正好新闻里有看到了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舢板横渡渤海海峡的内容,想着就把这篇老文章贴出来吧。以此怀念那个曾一心想进舰院的我。
海狼,是这样炼成的
以海军最隆重的礼仪列队为勇士们壮行!
8月6日凌晨6时50分,6艘崭新的舢舨和3艘洁白的帆船在大连老虎滩菱角湾的大坝前一字排开。舢舨队员们坐姿立桨、帆船队员们昂首站立——以舢舨和帆船独特的礼仪向大坝上前来送行的人们敬礼。
大坝上送行数百名官兵身着崭新的07式海军军服整齐列队,通身洁白、威武帅气——这是8月1日全军统一换装后,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官兵的第一次公开集体亮相。
据了解,全白海军服装只有重大礼仪场合和外事活动时穿着。虽然正值暑假休整期间,但为了给队员们鼓劲,舰院首长当即拍板“以海军最隆重的礼仪为勇士们壮行”。
启航仪式不到10分钟。随着本次远航的总指挥、身穿全白海军军服的院长刘新华少将的 “出航!”命令,六发绿色的信号弹腾空而起,舢舨落桨击水,帆船转舵升帆,向风急浪高的渤海海峡驶去。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与大连隔海相望、一衣带水的山东烟台,往返270余海里。
舢舨帆船同时横渡在舰院历史尚数首次
舢舨训练是世界各国海军共同的训练科目。在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舢舨横渡渤海海峡训练作为培养学员航海、船艺、救生、通信、野外生存等综合技能,锤炼学员英勇善战、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等精神品质的“必修课”。
从1987年8月第一次组织舢舨远航队横渡渤海海峡开始,除了特殊原因中断了几次以外,几乎每年夏季大连舰院都要组织这样的舢舨远航横渡训练,今年已经是第十四次。今年参加横渡除了6艘舢舨以外,新增加了3名“新成员”——3艘崭新的J-24型帆船。
今年5月,首次代表中国海军参加在意大利海港小城里沃纳举行的世界海军帆船比赛归来的6名帆船队员,就在远航队的帆船上。此次舢舨和帆船同时横渡渤海海峡,这在大连舰院的历史上尚数首次。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帆船队是中国海军第一支帆船队,也是目前唯一一支帆船队。从国家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传来消息,此次参加帆船远航训练的队员中将选拔出13名队员,参加今年10月在中国深圳举办的中国顶级帆船比赛——首届“中国杯帆船比赛”。届时,海军大连舰院帆船队将代表中国海军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百余艘帆船进行竞技。
由于航行速度上的差异,舢舨和帆船分别编成两支远航队。帆船远航队仅需一天的时间就可以横渡渤海海峡,而舢舨远航队计划用整整三天的时间完成横渡计划。白天,队员们要数万次划动长4米、重达15公斤的船桨,战胜晕船呕吐、烈日高温、风浪雨雾,在自然和身心的双重挑战中挖掘征服大海的潜能;晚上,队员们要在忍受蚊虫叮咬的同时,埋锅做饭、钓鱼捉蟹、露宿荒岛,进行野外生存训练。
参加远航横渡训练的队员全部从在校三年级本科学员中选拔产生。队员们毅然放弃了暑假休息和与亲人团聚的时机—— “利用远航的机会熟悉大海,亲近大海,累点也值!”一位远航队员如是说。
随行记者呕吐不止,舢舨队员训练有素。
薄雾中, 6艘舢舨编队航行。
6艘舢舨分别是2号、3号、4号、5号、6号和7号,外加一艘负责编队指挥和救援的机动艇。每艘舢舨有12名舢舨桨手,2名替补桨手,1位负责掌舵的教练班长。
“今天的海况还不错,但是有涌,还得小心。”机动艇艇长、四期士官李全勇老练地操着舵,一副“老舢舨”特有的不慌不忙的神态。从新兵分到舢舨队成为一名教练班长开始,李全勇参加历次舢舨横渡训练,是舢舨队中的“元老级”人物。果然不出“老舢舨”所料。半小时后,随行采访的两名记者的脸色开始变得苍白。刚刚换乘到7号艇的中青报记者赵飞鹏,不时往本子作记录的笔也渐渐停顿了下来,“嘴里开始泛酸水,一阵恶心”,也顾不上记者的“斯文”,开始趴在船舷朝着大海哇哇地“交公粮”。“交公粮”是队员们对晕船呕吐的昵称 “吐到最后,胃里实在没东西了,只能不止地干呕。”上岸后,赵记者告诉我:“海军的‘海补’真不是那么好拿的。”(根据规定,只要舰船在海上行动,随舰的每个人每小时都有4元钱的补助,锚泊减半,远航加倍。)
不过,所有队员竟没有一个呕吐——“在海上适应几次就好多了,”一名队员告诉我:开始训练时稍微有些涌浪就受不了,现在这点风浪“小菜一碟”啦!说完,队员黝黑的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远航之前,所有三年级的学员都要参加半个学年的舢舨课程学习和训练,经过报名和选拔组成远航队后,还要进行一个多月时间的强化训练。训练期间,每天要进行至少5小时以上的荡桨训练。因此,小涌小浪对队员们自然算不了什么。
特殊的海上生活——方便竟也需同伴帮助
几个小时过去了,队员们原先灌满水的军用水壶已经变得很轻。
“水省着点喝,后面的路还长着呢!”6号艇的教练班长大声告诫队员。刚刚换乘到6号舢舨时,还有3艘在前面领航。“我们不能第一站就输给他们!”不知谁喊了一声,12名桨手奋力荡桨,并不由自主地喊起了号子:“一二、一二、一二”。队员们的号子响彻整个海面,一场罕见的海上舢舨拉力赛开始了。
“荡长桨!左右一致!”教练班长不断地提醒。舢舨前进时发出哗哗声音,速度明显加快了不少。
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一只随艇盘旋而来的红蜻蜓突然停在了6号桨手沈振华的白色帽檐上,任你怎么赶也赶不走。“我们把都蜻蜓也拖垮啦!”舢舨上响起一片爽朗的笑声。
临近正午,我们的6号舢舨已经冲到了第二名的位置。为了及时补充体力,队员们开始轮流午餐。午餐很简单:两块面包、一袋咸菜和一根火腿肠。为了保障航速,每次吃饭只能休息时完成。我看了一下时间,从第一个就餐到最后一名队员吃完,一顿再简单不过的饭足足用去一个半小时。原本在陆地上极为正常的事,在海上就变得极不正常。喝水如此,吃饭如此,就连方便这样的隐私问题也变得复杂起来。
尽管海上生活许多困难需要克服,但人的生理问题总是要解决的。舢舨上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方便时必须到舢舨的下风口面向大海。海上的涌浪总是使舢舨处在一种极不稳定的状态,人站立起来非常困难——此时同伴的帮助就变得极为重要。
“起来了几次就是尿不出来——刚有了尿意,一个涌浪又没了。”一名舢舨队员不好意思地说。有丰富海上经历的教练班长笑着告诉队员:“在海上,方便也需要过硬的心理素质。”
体能消耗殆尽,“海上拉歌”激发士气
正午时分,海面上泛着白光,没有一丝凉风。此时的大海就像一个密封的玻璃罐子,闷热得让人窒息。
近五个小时的航程几乎把队员们体能消耗殆尽,队员每划动一桨都变得异常吃力。荡桨的频率明显下降了许多,舢舨编队的速度也没有原先那么快了。每名队员身上的海魂衫早已被汗水浸透,像刚刚从海水里捞出来一般。
我发现1号桨手李福剑大量地出汗、不停地喝水,还不时地从黄挎包中掏出清凉油抹在了人中和太阳穴。随行的丁学军队长告诉记者,出航前他已连续几天发烧,体质有些虚弱,一路上就数他出汗最多。此时已经没有了替补队员,大家只能不停地换班,一名队员稍歇一会儿就自动换下下一名队员。“当时感觉自己的手臂象灌了铅,怎么也使不上劲,脑子也是一片空白。”回到岸上,李福剑对我说。
这一刻,我的鼻子有些酸。
正当这时,对讲机里突然传出一组浑厚的歌声——唱的是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的院歌《我们的事业在大海上》。熟悉的旋律让大家的神经突然放松起来。“这是3号艇唱的!张新生他们队的!”张新生是5队教导员,喜欢文艺,天生一副好嗓子。队长把对讲机的声音调到最大,然后对着对讲机大声喊道:“4号艇,来一个!4号艇,来一个!” 一片吱吱啦拉的杂音之后,对讲机里突然传出了郑智化的《水手》——“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舢舨上突然安静了下来,几句歌词拨动了队员们的心弦。歌声有点长,短暂的平静之后,听见有人对着对讲机喊:“不能放收音机。”
“咱们唱什么歌!”丁队长憋不住了,征求大家意见。6艘舢舨由五个学员队的队员组成,除了7号舢舨是由每个队派出2至3名队员组成“联军”,2号至6号舢舨,都以一个学员队为单位。每艘舢舨因此格外看重自己的荣誉。
“唱《中国海军》吧!”一名队员提议。“中国海军,中国海军——预备,唱!”丁队长起了头,指挥着大家大声唱了起来。
唱完歌,队员们的精神格外得好,每一次划桨都特别得用力。进龙王塘港的时候,队员们再次不由自主地喊起了号子。舢舨像上了弦的弓箭,铆足了劲嗖嗖地向港里冲去。
靠海吃海,“油炸小螃蟹”味道好
位于旅顺南路中段龙王塘镇,是以海上捕捞和养殖为主要产业的现代渔港。环港遍布着红顶白墙的漂亮新房。正值休渔期,港内停泊着不计其数的大小渔船,渔船桅顶大片鲜艳的国旗呼啦啦地飘着,像是特意欢迎横渡勇士们的到来。
由于码头正在施工,队员们只能找到离码头最近的渔民院落里搭建帐篷。出发前,每名队员都有明确分工,比如有人搭帐篷、有人做饭、有人搬运、有人值勤、有人看管舢舨……不到一小时,一座初具规模的舢舨临时营地落成了。没等队干下指令,性急的队员钻进帐篷和衣躺下,随即就睡着了——队员们真的累了。
两小时过去,安静的码头上突然活跃起来。
队员们抬出自制的炉具,各自抢占有利的位置忙碌着:捡来柴火,先烧上一锅开水,把整艘舢舨所有的军用水壶灌了个遍——为明天的航程精心做好准备。队员们发现用小鱼作诱饵能钓上螃蟹,纷纷效仿起来。不一会儿,码头的四周能接触到海的地方被一群海魂衫占领了。“我又钓到一只”、“抓住,别让它跑了!”……队员们的笑声、喊声、惊叫声此起彼伏。有队员想出了绝招:在铁罐头盒上凿几个眼儿,里面绑上一条小鱼,上面再拴上一根绳子——哈哈,一个简易蟹笼做成了。真是开了眼,从未见过螃蟹这么容易抓:仅仅一两分钟,小小的罐头里竟然能倒出几十只小螃蟹——没多长时间,盛淡水用的铁皮桶里竟然装了黑压压的大半桶螃蟹。
炉火旺旺的,在海风的吹拂下呼呼作响。队员们开始琢磨怎样品尝这些难得的美味。有人说用水煮;有人说用油炸;还有人说用盐腌了吃……几经尝试,队员们最后发现,先水煮、后油炸,放入辣椒、蒜等调料,一顿翻炒,香气顿时在码头上弥漫开来!绝了!一直躲在镜头后面拍照片的我,看到黄橙橙的油炸螃蟹,禁不住咽下了几口“哈喇子”。
“油炸小螃蟹,味道好极了!”一位队员在镜头前摆了一个夸张的POSS ,乐呵呵地告诉我。
下面是军事纪实10年还是12年的视频了,具体时间忘记了。也是今天在老硬盘里翻出来的,和上面应该是两个独立的来看吧。
结束语
考研复习之余,整理出这些东西,不免感慨万千。没有什么好说的,也没有那么多如果吧。
暂无评论